If anyone thought the affair was over, they were very
mistaken.
请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英语有时候学着学着,发现许多原来板上钉钉的结论有的被推翻了,有的成了“说不准”,就像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则……
1. 赞同采用两位老师的观点,避免使用very修饰mistaken。
1.1 词典中(very) much mistaken广泛存在,不再举例。
1.2 《牛津英语用法指南》(第三版)410.4中明确指出,不用very修饰mistaken,而用much或者very much——其实不光是第三版,其他版次好像也是如此。
1.3 许多母语人士反对使用very修饰mistaken。
2. mistaken似乎可以视为等级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more mistaken; most mistaken](Britannica Dictionary),much / very much修饰可以看作体现了这种“等级”概念。
3. 存在一些允许使用very的反例。
3.1 牛津搭配词典中写着very (much) ——不知道是不是把(very) much写错了。
3.2 《朗文英语文法》(亚历山大)7.51中指出可以使用very mistaken。
3.3 COCA语料库中very mistaken与much mistaken的使用频率差距不是很大。
大概因为语言主要是为了交际表达而诞生的,并不是为了迎合语法规则而创造的,所以存在许多 “说不准”的情况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其实、现在、如今或者说in modern English,早就没有“板上钉钉”一说了(偷用huck老师的说法),如果有,多半(非全部)也是国人自己“千辛万苦”地找来“霉菌斑斑”的板子和”参差不齐”的钉子,穷尽洪荒之力地一一钉上,谓之规范,而忽略语言是活的,习惯也会变的这个基本常识 :))
现在还用much修饰mistaken不是不可以,只是有那么一丢丢过于正式,稍显落伍的味道。现在只是一丢丢,随时间推移,可能真的会out了。提供一些权威外刊例句和影视台词供参考:
《纽约时报》的例句:
《纽约客》的例句:
还有《卫报》,《经济学人》等的例句就不举了,举几个影视作品的例句,来源多样化点:
有火得一塌糊涂的《权利的游戏》第五季第三级的一个片段。我们常说电影台词要反应角色所处的年代,比如山顶洞人见面绝不会说:“吃了吗?”。所以《权利的游戏》中的台词出现very mistaken一说,是不是能从侧面证明用very修饰mistaken,并非现在才流行?(思考ing......)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勤查英英,必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