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 learned how to drive a car, so can you. 要是我能学会开车,你也能。
这个句子的条件从句是虚拟语气吧?而主句却了陈述语气,这样也行吗?
即:if从句用虚拟语气而主句可以用陈述语气吗?
从逻辑判断,我认为这个if从句中的一般过去时是个真实条件句,即我已经学会了开车,你比我更心灵手巧,反应更快,因此你也能学会开车。可以理解为:If I tell you I learned how to drive, you can learn it too. 如果将if从句理解为虚拟语气,我没有学,也没有打算学(与将来事实相反的假设),凭什么会认为听话人也能学。这样逻辑不通。从句是过去的事实,主句是现在的推断。是个错综时间真实条件句。这里没有虚拟语气。
与qif2007老师讨论
1 传统语法中的were式虚拟语气(即用过去时表示现在和将来,用had done表示过去)其实也不是表示绝对与事实相反,说话人认为谓语所描述的情况是事实的可能性非常小,不大可能是事实或在将来成为事实,即是事实或将会成为事实的可能性很渺茫,就足以用were式虚拟语气了。这和生成语法的remoteness其实是不矛盾的。因此如果if I Iearned...,是虚拟语气,即使生成语法的将其分析为remote conditional,也是表示与说话人所认为或期待的情况相反。即“我不大可能学开车”。这与主句的so can you没有逻辑上的关联。
2 不含情态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可以表示委婉、礼貌,可以归为广义的虚拟语气。可能生成语法将这种用法也成为remoteness。但这种用法似乎限于表示volition or mental state。例如:
I wondered if you could help me.
Did you want some help?
动词learn好像没有这种委婉用法吧。
3 剑桥语法P295的注释,是解释一种方言中的may的特殊用法(尽管有人认为这种用法是语法错误,但却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I thought it might/may rain before we got home.
If you came back tomorrow, you might/may find him in.
这两个句子中的may分别用在引述动词为过去时的间接引语中以及虚拟条件句表示将来不大可能实现的假设情况的主句中。虽然must和ought可以用于上述间接引语,但用于上述虚拟条件句的主句的可接受性是存疑的。但can则显然不能用于上述句子中。这和我们讨论的问题中的so can you似乎没有关系。
4 一般过去时的动作时间如果说话人假定听话人是明白的,就可以不表示出来(二人是熟人关系)。因此,将If I learned...理解为真实(open)条件句是可以成立的。这样和主句的逻辑自然衔接了。
鉴于此,我还是认为这个句子不是虚拟条件句,而是真实条件句(错综时间)。
继续与qlf2007老师讨论
根据逻辑,这句话要表示的是:“我都学会了开车,你也能够学会开车。” 您似乎也认为说话人学过开车了,只是为了谦虚,为了不炫耀而采用了虚拟语气形式。这里有两点似乎不好解释:1 如果if从句采用了表示谦虚的remote conditional的形式,主句也应该相应的为motal remoteness, 即主句的谓语应该用情态动词的过去形式。就如您举的例句:If this were so, we would expect...。但事实上主句用的是so can you. 2 如果If Iearned...的虚拟语气形式不是表示与事实相反,而只是表示谦虚,但至少在形式上采用了虚拟语气的形式,即动词的时的形式向过去移了一格。那么,假如说话人不谦虚,而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事实,从句的谓语就应该向将来时间返回一格,即用learn。If I learn...。这就是陈述语气形式了。但真实条件句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的时间是现在或将来(取决于静态还是动态动词),而不是过去。这就与我们所共识的说话人已经学会了开车的理解矛盾了。说话人还没有学会开车呢,不存在为了避免炫耀而用虚拟语气表示谦虚的理由了。
题主的句子的逻辑显然是我学会了开车,你也能学会。因此我认为将if从句谓语的过去形式理解为虚拟语气,无论是从与事实相反还是表示谦虚的角度看,似乎都不通。
因此,我们只能假定听话人其实是知道说话人学会了开车这件事,因此说话人的从句谓语就不必表示出学车的时间。if从句还是当作真实条件句陈述语气理解,这样从句和主句的逻辑就很自然地衔接了。我把句子paraphrase如下。
In the case that I Iearned how to drive, as you know, you can do it too.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这种结构就是所谓的“混合条件句”。注意下面这句话:
If you needed some help, Helen is willing to lend a hand.
显然这句话想说的是无论什么时候 Helen 都可以帮忙,而不是条件满足了Helen 才可以帮忙。
回到你问的这句话,这句话显然是用来鼓励的。说话人想表达的是“你肯定能学会”,而非“只有我学会了,你才能学会”,所以主句不用虚拟语气。
如果真的用了虚拟语气,那么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If I learned how to drive a car, so could you 一般用在已知你学不会的情况下,表示“你都学不会,我肯定学不会”。
----------------------------
我还是觉得if I learned是一个虚拟语气。
其一,这个句子中没有任何时间状语,那么表达“已经学过”,更常用的是I have learned而非I learned。
其二,这里的虚拟语气并不是表达“与事实相反”。虚拟语气所表达的语义,今天语言学上称作“渺茫情态”(Modal Remoteness),但不是绝对的与事实相反。
例如考虑The Cambridge Grammar p.203底部的注释中的这段话:
As a present-tense form the may of Dialect B is exceptional in that it occurs in some constructions, such as [60ib/iib], which do not admit present-tense forms. We would handle this in terms of an extension in the use of the present-tense form (associated with the lack of a preterite counterpart).
此处作者讨论的是一种现在存在的英语方言,不是“过去的将来”或者“过去的可能性”,但是依然用了would而非will。这是因为作者认为遇到这种结构是一件比较少见的事情,因而用过去时给这种处理方式加上了渺茫情态。
回到题主问的这句话,我觉得渺茫情态用在此是表达一种谦虚,避免给人感觉炫耀“我刚刚学会开车啦!”。
----------------------------
感谢语法探讨的讨论。我现在对此问题持有的观点是:
1 如果把这这句话放到语境中,能够根据语境推出学车的时间,那么把I learned分析为陈述语气,是合理的。
2 如果在语境中找不到说话人学车时间,或者学过车的信息,那么把I learned分析为虚拟语气,是合理的。(此时如果要表达“我学过车”,更常用I have/can learn)
3 我把The Cambridge Grammar中的句子搬出来的意思不是注意这段话说了什么,而是注意其中would的用法:虚拟语气并不总是要与事实相反。I learned作虚拟语气并不一定表达的是事实上我将来不会学车。
4 虽然说的内容是事实,但说话人为了表达一种谦虚的态度而依然使用虚拟语气,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举例说明这一点比较难。下面是一篇语言学论文中摘出的句子
There are two answers to this question. The first possibility is simply that there does not seem to be any convincing argument that in fact lexical entries must be sequences of contiguous elements. It may be that lexical entries may consist of verbs and other sister constituents which are not necessarily contiguous. If this were so, we would expect to find idioms of the form V-PP where direct objects obligatorily intervene between two parts of the idiom. Such idioms do exist.
前三句话,作者抛出了自己关于解决前文提出的矛盾的方法的论点;第四句话,作者提出了验证自己的论点的方法,注意此处用了虚拟语气;第五句话,作者开始用事实证明论点。第五句话表明,作者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论点是成立的,但是第四句话用了虚拟语气,目的是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表达一种谦虚的态度。
5 回到题主问的这句话,如果听话人之前不知道I learned的事实,那么用虚拟语气可以使语气缓和,避免理解为炫耀。
6 最后一点与本题无关,是关于您对remoteness的概念提的一个问题。I wondered/was thinking if you could ......这种结构中过去时的用法不叫渺茫情态,其语义中的“委婉”成分是从过去时的基本含义衍生出来的。关于此的解释在The Cambridge Grammar p.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