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jil
Jajil
年费会员 实名认证 专业认证

性别: 注册于 2020-04-07

擅长:词法问题,句法问题,百家讲坛

求助
52鲜花数
3625 经验值
26个粉丝
0个弟子
主页被访问 2151 次

最近动态

2020-05-30 03:44 回答问题

如果按照你的另外一种解读则需要处理为: a toy of a boy’s a boy’s toy 这种构式正如上述的语义框架认知过程,概念toy先需要根据概念boy去认知,然后将其用于语境。

2020-05-30 03:29 回答问题

不少网友总是问出十分有难度的问题。所有格的问题,传统词法解释力不足,只能大体说明。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可以从认知语法(有兴趣可自行查阅Langacker著作集)的角度来看。 所有格的语义认知上是表达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 拥有者是认知参照点(就是以它出发推知其他事体(thing)语义)。 被拥有者是认知标的物(就是需要被推知的事体语义)。 介绍一个概念:语义框架(frame),简单说,就是一个事体它的语义会被其他能直接推知它的伴随语义集合框定于一个范围内。 比如我们说wallet,框架它的主要语义是:owner、money等。 所以你可以说the wallet’s owner 但不可以说the wallet’s man,因为man不在wallet等语义框架内。owner与wallet的语义所指是常态伴随的,man的语义所指则不是。 了解这个之后我们继续来看认知层面。 上例中,wallet是认知的参考点,你要确定认知标的,需要以wallet语义为基础在框架内去推知其伴随语义owner。 拥有者总是认知的参考语义。 英语中的所有格主要有以下三种构式: A、Np’s N B、N of Np C、N of NP’s Np代表名词词组,N代表名词。可见认知标的只能是名词不能是名词词组。 Np’s N 与 N of Np(‘s)的根本区别在于认知时间的不同。 前者是说话人先认知到Np后,由Np框架为参考推知N。 后者是说话人先认知到N后,不确定N属于哪个框架,然后找到一个根据他自身知识经验的Np框架用于推知N。 注意这里的推知主要涉及听话人的推知。 所以体现在实际应用中,of结构更多表明比较弱的所有语气,而’s对这种拥有关系的确定语气更强。 如the mountain’s foot,语义层中含有说话人对mountain 的框架的充分已知,但是显然foot不在这个框架中,它只是一种比喻,所以这种表达就不合理。 这时应该采用语气更弱的一种表达,来表明说话人对mountain 这个框架的不确定性和比喻性,即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根据BNC语料库的研究,将所有格的构式语义总结如下:(看前文ABC三个构式) 1、人/人:A:Mary’s brother(可)B:the brother of Mary(可)C:the brother of Mary’s(可) 2、物/物:A:the ship’s funnel(可)B:the funnel of the ship(可)C、不可 3、物/与人相关的物:A、几乎不可 B: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可)C、不可 4、人/物 :A: Mary’s bike (可)B: 几乎不可 C: the bike of Mary’s(可) 5、人/与人相关的物:A:Mary’s leg (可)B: 几乎不可 C:the leg of Mary’s(可) 限定词的作用是把这些认知标的指向具体语境。所以从形式语法来说你第一个问题中它们都是中位限定,为什么按这个顺序来呢?确实容易让学习者产生疑惑。即使有人给到你一套中位限定词之间的排列顺序也会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排。 从认知语法的语义框架看就比较好理解,言者先需要在概念上进行认知确定再将其应用于语境,这个角度也同时能理解第二个问题,限定词是后来应用于语境时添加的,它是限定认知标的,即被拥有者。

2020-05-28 23:05 回答问题

补充一句,正是因为主观赋义,导致了,静态用于进行及动态不能用于进行或祈使句。 我认为对于网友这些东西很难理解。所以最好按我上面说的那样,按照基本分类去慢慢积累。 动态静态这种语义深度的理解,除非你非常有兴趣可以自己攻读各种语义学及语言学教程和论文集,否则只到根据基本分类大体了解即可。很多静转动、静临时转动、动不能用于祈使句或进行等语言现象,不是很简单就可以解释的。我觉得你现在可以做到的就是: 1、了解大体分类,能够按分类和词典意思进行归纳;2、了解动态主要用于进行和祈使句,静态则一般不能就可以了。 完成时的问题,你真的可以忽略张大师的一些说法。他是被包装出来的,别的我也不多说了。完成时回答了你很多,希望能充分体会明白。

2020-05-28 22:54 回答问题

语法探讨老师,我看了那篇帖子。 首先,按原帖描述的语法书的介绍能总结成那样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这种动静态的概念对于我们中国人真的不是很好区分。特别是很多词的语义所指与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然后,see、watch、notice、observe、hear、feel+sb+do sth.或doing sth.这种构式中的do与doing必须是动态的,这样才能使视觉和听觉稳定起作用所以才采用了这些词。从这个角度,以上的词都是静态的,这无论在传统语义学、构式语法都是共识的。 如果想把do用静态动词,则语义会对语法结构造成压制,导致把复合宾语变成that从句(指称句)。这时候see这些词语义也随之发生调整变化,变成了一种思想感知。 例如:I felt her understand me.(错) I felt that she understood me.(正) 另外就是,作为动态词的find用于以上构式语义所指也为静态。 所以,在我们看起来很像动态的构式,它的语义所指仅为感觉稳定。 当然语义学解释和词典会有不同。我认为词典里面说become aware of 应当是把look+see的语义都概括了吧。可后面它又加了by seeing等于用see解释了see,这点不是很严谨。 以上这些是我知道的语义学的观点。 如果加上认知语言学的解读。那么动态静态完全是说话人的主观化赋义。这个层面就不展开了。说多了,网友更糊涂了。还是一点一点来吧。

2020-05-28 01:01 回答问题

动态静态这种语义学概念,必须按照我列出的分类去慢慢积累,不是说拿过一个词想想它的意思想想它的发生,找一到两个特点就能完全掌握的。我以上给你的分类就是语义。以上也是语义学的分类。语义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与认知语言学进行融合。认知语言学没有很深奥,它只是给了形式语言学致命一击。就是:语言是主观化的,是人对客观及主观意识的识解和编码。形式语言学(包含你知道的大部分语法,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生成语言学的影响,形式语言学曾经是主导地位。)我们现在看到的夸克语法、国内语法都是以形式语言学为主的。 你不需要去学什么认知语言学,但是起码应当明白目前语言学界主流观点是:语言是主观化的产物(不能用描述客观的一些概念简单去描述词义或语法,比如拿时间来说,客观时间与意识时间本身就不一样。)语法不是自洽的(离开语义,语法无意义)。所以你在理解语义的时候要抓住跟主观化(主观化指人赋予词意义,而不是客观赋予词意义。)相关的要点,如人的知觉对人赋予意义会有影响。动态和静态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核心就是动词发生时的知觉波动,它与该动词是不是描述事件、事件有没有明确结束标志、以及客观时间过程都没有必然联系。你如果能看进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仔细体会自身感受及感受变化。这叫自我观察法,也叫内省法,经过观察,你会感悟到自己是怎么认识客观的、怎么认识自身的、你会发现这些过程中你的知觉会时而稳定时而波动,稳定不代表没有明确结束时间、波动也不代表必然是事件。

2020-05-28 00:39 回答问题

说实话,我不想引起任何争论。另外一个老师给你的帖子里面很多对你有参考意义。不过,你找任何一个搞语言研究大学教授或者外国教授,没有一个人会告诉你see是动态动词。因为几乎没有人说 be seeing。用于进行体或者祈使句是判断动态最简单的方式。同样,你不可能把see用于祈使句,说成see a picture!动态也不是指事件和对客观结束的预料。动态是人说话时对所描述动词过程中知觉的波动。 你自己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抬一下胳膊。你怎么观察到动了?因为胳膊的位置和姿态在变,刺激了你的轮廓知觉和方位知觉,你才感到在动。这种刺激是整个动作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但是当你看到什么之后,see的整个过程中,你的视觉是稳定的,不会波动导致你一会看到一会看不到,那样才叫动态。 每个动词的词义都关乎人的知觉,有的指视觉、有的指动觉。所谓动态指的是这些动词所指的知觉在动词发生过程中不稳定在波动,所谓静态指你任取两点没有知觉变化。之所以一个词会有时候静态有时候动态就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语境且所指不同。 动态动词分为五类: 1、活动型动词,人的活动、动作、行为。 这种里面方位知觉、形状知觉或轮廓知觉中的一种是一直在变的。如break、take、eat、violate等。 2、过程型动词,人或物特征(feature)方面的变化过程。这个当中人对特征的识别是一直变化的。change、alter、shift、turn、develop、decline、shorten、reduce、flag、decelerate等。 3、感受型动词,主要表示人承受的痛苦。如feel、ache、itch、pain、sting等。这个当中,感受一直是波动的。特别注意这当中feel还可以在表示另外意思的时候变成静态。 4、过渡型动词,也就是有的语法书说的转态。表示旧状态过渡到新状态,主要表达以下语义:出现、消亡、消失、出发、抵达、升起、下落、开始、停止等。很明显这些语义对于知觉会造成波动。如appear、vanish、wither、rise、ascend、arrive、land等。 5、瞬间型动词,表示瞬间发生又马上结束,用于进行体常表示重复。hit、jump、kick、knock、cough、puff、inhale等。 静态动词分十二类,它们的特点是发生过程中词义所指知觉稳定没有波动,关于知觉的概念可自行百度。 1、状态型动词,表明事物对人造成的知觉集合稳定或恒定。如remain、matter、suffice、weigh等。 2、情态型动词,可以理解为意识中的ideas是在动词过程中是恒定的。 a、决断语义:decide、require、order等 b、推断语义:believe、think、suppose、figure、daresay、fancy、reckon灯前。 c、选择语义:advise、prefer等。 d、请求语义:ask、beg、request等。 e、意愿语义:intend、mean、purpose等。 f、情感语义:surprise、astonish、agree to、doubt、regret等。 3、爱憎型动词,如like、adore、care for、have a passion for等。 4、感觉能力型动词,强调过程中感觉稳定。 see、hear、smell、taste、feel等。特别强调它们表示人感到外界刺激后的稳定感觉状态! 5、感觉表现型动词,表示人体感官对外界刺激的结果或反应。如look(看起来)、appear、sound、smell、taste、feel等。 6、拥有型动词,拥有关系稳定。如keep、have、possess等。 7、包含型动词,表示部分和整体关系,这种关系是知觉稳定的。分三种情况: a、表明整体由若干部分组成,如consist of、contain、comprise等。 b、表明若干部分组成整体,跟a的语义接近但这一类很容易误判为动态。make up、form、constitute等。 c、表明整体包含某部分,如include、count、involve等。 8认识型动词,表明思想或心理状态稳定。 这个语义上分两种。 a、表示经历者的认识、知识或理解如konw、understand、comprehend、realize等。 b、表示稳定记忆,如remember、recollect 、think of等。 9、异同型动词,表示特征的异同,这个是知觉恒定的。如resemble、take after、look like等。 10、涉及型动词,语义是人赋予单词的而形成概念,表达事件与人的关系的概念在人看来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如concern、apply to、refer to、have to do with等。 11、适合型动词,表示不同事物互相符合的概念,这个往往也是说话人认定不变的。尤其指服装与人相配。suit、match、accord、agree等。 12、表明型动词,说明、暗示、解释一个事实或现象。这种语义表达的是言者稳定的观点。如show、indicate、suggest、stand for等。 以上十二类静态动词一般不能用于进行体但有三种例外。 1、表达情绪波动时,如惊讶、谴责、批评、怀疑等。能用于这种的主要动词有:remember、forget、imagine等。如The man is imagining things all the time.表达了一种对那个人不切实际的一种谴责。是说话人的情绪波动。 2、表示情绪好转的波动,用于回旋委婉的语用。能用于这种的主要动词有hope、want、wonder等。如I’m hoping to hear from you very soon.表达了高兴期待的情绪。 3、强调产生意象波动(就是你说的语意,给人造成图像化的想象认知。)的认识过程。常用动词如know、understand等。 I’m knowing about what has been happening.表明言者想象出了发生的图像。 这三种情况的语境均表达了意识层面的波动,可以看作静态词的暂时动态化。所以昨天也说过,静态是一种特殊的动态。

2020-05-27 13:31 回答问题

昨天我跟部分外教探讨,他们的观点是exchange后面跟的物相同可以用to不同用with。 我的观点是,exchange含有give和get两个语义。give搭配to,get搭配from。to+from=with。所以,依据这个基本语义大多情况是with。但是不排除某些语境下强调give,这时候to就可能出现。这时候exchange强调彼此当面给予,这种用法本身就是一种对exchange这种反训词另一半语义的弱化,所以使用肯定不很普及,但作为语言现象完全可以接受。正如have这个词,之所以产生那么多意思,也是不断弱化它原义中的部分语义发展而来的。所以,不能说这种说法不存在,要去体会它的语用对它语义的影响。语言就是活学活用,语料库是最好的语境资源。如果作为学习者很死板,看到一种用法不体会它的语用,只是查词典套意思,这样只能越学越闭塞。

2020-05-27 13:20 回答问题

我上面的例子发的不对,发的太快没仔细看。 It confused me because neither of the bartenders exchanged words to each other, yet, she knew what we wanted. 来看这个coca例句,恰好用的words。

2020-05-27 13:03 回答问题

So... we keep silence. In return, we have a commission to bring several special cargoes to the puppeteers " tradepoint and distribute the exchange goods to four different human planets. " Joy flared. 再给你一个例句,去coca不断搜会有不少这种例句。到底有没有我想大家自有判断。

2020-05-27 12:55 关注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