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关系分句(不严谨地说,定语从句——文中许多术语不够统一,正如我混乱的思维),就会想起那近乎无所不能的that——传说中的他是个大英雄,脚踏七彩祥云而来,既能做关系代词,又能做关系副词,不做主语时还能够隐身遁形。要是碰到先行词是人和物,which和who闹得不可开交,也是他来拉架劝解。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三头六臂的哪吒,七十二变的孙悟空,麻将中万能的赖子……虽然依然心存种种疑惑,这样的神话本可以一直陪伴着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Huddleston等人的描述性语法专著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CaGEL)。
1. CaGEL明确提出,that是从属连词(或者说从属标记词)而非关系代词,并列举了四大理由:先行词及被关系化的成分类型广泛;不能向上渗透;仅用于限定分句;经常被省略。
无独有偶,解释性语法中也不乏类似的主张。Langacker在认知语法专著 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CGBI)和Investigations in Cognitive Grammar(ICG)中同样将that看作从属连词。
2. CGBI提到that是个通用从属连词,ICG中指出从属性语法标记的that不限于用在补语中,还可以出现在关系分句中。
下图对比了一下关系代词which与零标记的关系分句(that可大致看成与零标记相仿)。
※作为过来人,在此友情提醒,下图可能会对脑细胞造成十万点伤害,请做好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佩戴眼罩。
将关系分句中的that视为从属连词,可能不是最近二十年才出现的事,具体起源怕是难以考证。这里也不再列出其他持这种观点的专著,毕竟“宫里争宠,人多就能胜?”
下面尝试从词源的角度加以佐证。
3. Langacker指出关系词与疑问词存在莫大的联系,受此启发,可以从词源的角度进行考证,会发现which、who、whom、why、when、where(以及what、how)等都指向同一个老祖宗,这位老祖宗俨然集关系代词与疑问代词于一身——难怪what也充当过关系代词,how也被用作关系副词,虽然不太符合现在的语言规约。
细细想来,为什么that那样无所不能,原来正在于他啥也不是,就只是个语法标记,所以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将that的功能统一之后,会发现他在各种分句中的表现也是如此地整齐划一,例如前面不能加介词,甚至可以将主语从句中的that不可省与关系分句中的that不可省放在一起来记忆。同时,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that通常(对,只是通常)不用于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在逗号已经引入新的注意窗的情况下,作为标记词的that多少显得有些多余,其他从句中that亦有类似表现,例如:But the fact is, it never should have come to that. 以及 I’m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horse.
曾经的关系词扛把子THAT,难道就这样被赶下神坛了吗?没人回答。世界很安静,阳光很淡定。我的世界里一个神秘的存在轰然崩塌,并不是什么打紧的事。似曾相识的伤感涌上心头,细细品味,那一次是发现,夜空中无数次与我深情对视的清澈明亮的眼眸,原来是早在三十亿年前就停止心跳的存在。
我收回惆怅的目光,不由得喟然长叹:“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原以为你无所不能,到头来你啥也不是。”
我长叹的声音肯定是大了些,因为我耳边突然响起——
“说谁呢?看把你能的!我看你才是——自以为无所不能,到头来啥也不是。在电脑前呆了一上午,你干啥呢?”
就这样我被揪着耳朵提溜走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赞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